【廣告】
漁具的分類 漁具有哪些
1.釣竿。主要是手竿和海竿兩類。
2.釣線。根據長度(一般100m一圈)、質百料、粗細分為各種型號度。
3.釣鉤。型號也比較多。
4.浮子。
5.墜錫。
6.抄網。可分為撈魚的和裝魚的兩大類。
7.魚餌。包括誘餌和釣餌。
除此之外,回還可以進點漁網和釣魚的輔助工答具(如夜釣時的鈴鐺,插手竿用的鐵釬,繞線工具等等)
浮漂
浮漂是釣者的耳目。不同魚種咬鉤,浮漂就有不同的動態(tài)反應,從而為釣者采取相應措施提供了信息。同時,借漂的浮力,可探明水深、水底地貌概況,又是選擇釣位的助手。
目前市面上的浮漂主要可以歸為四大類:立式浮漂,臥式浮漂,球形浮漂,線浮漂。每種浮漂都有它的特點,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視力強弱、漁竿長度、釣法選擇合適的浮漂。
(1)立式浮漂
這是數量的一類浮漂,形狀,如辣椒形、紡錘形、棒形、傘形、陀螺形等。它反應靈敏,為眾多釣者喜用。
(2)臥式浮漂
多為橢圓形,不怕風浪,使用時橫臥于水面。當魚吞餌時,它即斜立或直立起來,多用于風大浪高的場合。
(3)球形浮漂
這種浮漂浮力大,有圓形和棗形兩種,常用于浮釣中上層水域的魚類,海竿浮釣多用這種浮漂。
又叫多體漂、七星漂、漂等。多用禽類的翅膀羽毛制成,也可用圓形、橢圓形、塑料球串連而成。它靈敏度高于立式浮漂,在水底情況較復雜時深用線浮漂可減少調漂的麻煩。
在大風中垂釣二法
在風力較大時垂釣,可采用下列二法:
1.釣鈍法:因風力較大,浮漂在水面上被風吹得飄忽不定或隨風移動。為了釣餌著底,浮漂不易移動,可采用釣鈍法。方法是將浮漂上移,使漂的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斜著,任風浪來回擺動,當浮漂成直立或平躺在水面時,立即提竿,便可得魚。
2. 釣“抬頭”法。就是使釣餌懸在距水底3厘米處的水中。特點是目標明顯,由于水面浪的擺動,帶動了釣餌在水中的晃動,使死餌變成了活餌,似提竿逗釣法,誘魚上鉤。
早春,釣小水面要優(yōu)于大水面,因小水面窩風,水體不受什么風吹浪打的影響,在陽光照射下,易于聚熱,水溫上升快,魚兒會更活躍;小水面一般水質肥沃,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肥水水溫高于瘦水;小水面魚的密度相應大一些,從多魚兒的游動,既容易使水質變渾,增加水色的隱蔽性,又能使魚兒進入興奮狀態(tài),刺激魚兒咬鉤,提高上鉤率。
打過窩后,若是早春時節(jié),鯽魚得半小時后方能慢慢聚集到釣位上。到了仲春和暮春時,只要10分鐘便會快速地將魚引來,故有早春“食等魚”和暮春“魚找食”之說。
好釣點后,就要先撒誘餌將魚引來。為使誘餌集中,盡可能用撒窩器把碎米輕撒在釣位上,做好記號。有時候釣點上水草很厚不容易下鉤,但又可以看到有魚兒活動,可將草挑開一點,洞口有小碗大即可。自然形成的間隙叫天然窩子,不要刻意去改變,往往近岸釣起的大鯽魚正是從這不起眼的草縫里釣起的。為提高上鉤率,可多做幾個窩子,誘餌一次不要撒的過多,過多讓魚吃飽了,反而不會積極地咬鉤,也就失去了誘魚的目的。
早春水還較涼,鯽魚剛度過寒冷的冬天,還需大量補充蛋白質。素餌在早春的垂釣效果還不很理想。而使用細如火柴梗的紅蚯蚓和鮮紅的紅蟲更能投鯽魚所好。下鉤之前選擇合適的釣位尤其重要,釣位選擇好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鯽魚有集群活動的特點,喜歡在草叢、蘆葦、蒲草、木樁、亂石中游弋覓食,所以盡可能選在這些地方做釣位。
誘餌使用碎白米加點白酒或香蕉香精浸一下悶幾天,使其香味被碎米吸收,誘鯽上窩很快。因為米碎,它一時半時很難被魚吃完,加之再適當補窩,更能留住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