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存在的問題
某電廠2號鍋爐空氣預熱器2007年改造更換為29 -VI(T)型空氣預熱器。采用三分倉轉子回轉式,空氣預熱器由圓筒形的轉子和固定的圓筒形外殼、煙風道以及轉子驅動裝置組成。受熱面安裝在可轉動的轉子上,轉子分為48個分倉,每個倉格填裝3層傳熱元件。轉子驅動方式采用中心驅動,轉子每轉動一周完成一次熱交換過程。原設計轉子旋轉轉向為:煙氣- -一次風- -二次風- -煙氣。29-VI(T)型空氣預熱器原先設計值煙氣出口溫度(修正后)為120~127℃;一次風出口溫度為(378士5) ℃;二次風出口溫度為(337士5) ℃。該鍋爐運行至2013年一直存在著排煙溫度偏高,檢修前性能試驗時,實際運行數(shù)據(jù)為134. 86 ℃(修正后)。比29 VI( T)型空氣預熱器設計值高15. 86 ℃,夏季鍋爐滿負荷運行時排煙溫度高達150.9℃ ,經初步估算:排煙溫度比設計值高15℃,影響鍋爐效率接近1% ,增加機組煤耗達2.8 g/kWh。
石油化工中加熱爐余熱回收
下面舉出一個在石油化工生產中使用熱管技術節(jié)能的典型實例如下。
某廠針對某石化企業(yè)的原蒸餾常減壓爐空氣預熱器系統(tǒng)存在設備老化、泄多、檢修困難、熱效率低等問題,特別是目前加工進口高含硫需要進行配套改造,采用了分離式熱管油-氣換熱器。
不同管線、不同溫度和壓力的常二線、常三線油分別流經分離式熱管換熱器的加熱段,其加熱段結構形式類似于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熱流體油走殼程,管程為熱管工質,分離式熱管換熱器的冷凝段為翅片管束換熱器,需要加熱的空氣流經管外,管內通過上升管與下降管與下部換熱器的管程相連,形成工質循環(huán)回路。當管內具有一定真空度后,在位差的作用下,熱管內部的工質不斷吸收熱流體油所放出的熱量,通過蒸發(fā)至冷凝段冷凝,源源不斷的把熱量傳至冷凝段加熱翅片管外的空氣。其特點是加熱段與冷凝段可以相互獨立。這樣在運行過程中,即使某一單元發(fā)生意外泄漏,也只是這一小單元作為熱管傳熱失效,不影響其他單元的換熱,一般情況下也無需停車檢修。以往大部分的分離式熱管換熱器都是采用一種熱流體同時加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冷流體,冷、熱流體間多為氣-氣換熱形式,然而,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熱流體(液體)來加熱冷流體(氣體),目前尚不多見。迄今為止該裝置已連續(xù)運轉十余年,目前仍在運行中。
近年來,隨著對能源利用率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求加熱爐的排煙溫度進一步降低,將以往設定的160℃排煙溫度降低到120℃,加熱爐的熱效率可提高到90%以上。
利用常規(guī)熱管換熱器將排煙溫度降低到160℃,是比較容易實現(xiàn)的,但要求將排煙溫度再由160℃降低到120℃以下,回首這部分熱量的主要問題在于解決設備和熱管的腐蝕問題。對于熱管換熱器的殼體防腐可以采用內襯耐酸澆注防護;對于熱管要合理的回收熱量,顯然,基管采用耐酸合金鋼是不經濟的,既要保證熱管傳熱性能又要經濟合理的回收熱量,由此,開發(fā)出了耐腐蝕搪瓷熱管,搪瓷熱管是在普通碳鋼(翅片管)外涂一層耐酸搪瓷。由于搪瓷層很薄,一般厚度為0.2mm,且與碳鋼結合緊密,對傳熱效果影響很小,與碳鋼管相比,相對降低約6%~10%;且搪瓷表面光滑,不易結垢和積灰,又耐磨損、抗腐蝕;投資費用較選用耐酸不銹鋼有明顯的降低。
搪瓷熱管作為抗腐蝕傳熱元件以其防腐和價格優(yōu)勢可用于許多領域,特別對抗硫酸腐蝕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在碳鋼上涂敷燒鍍搪瓷制造熱管其制造成本較不銹鋼低,抗腐蝕性能比不銹鋼高得多,特別是在纏繞翅片的碳鋼管上成功燒鍍搪瓷,為熱管在低溫腐蝕性環(huán)境中的熱量回收提供了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