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生產(chǎn)過程中,凡是改變生產(chǎn)對象的形狀、尺寸、位置和性質(zhì)等,使其成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制定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必須確定該工件要經(jīng)過幾道工序以及工序進行的先后順序,僅列出主要工序名稱及其加工順序的簡略工藝過程,稱為工藝路線。它是生產(chǎn)過程的主要部分。工藝過程又可分為鑄造、鍛造、沖壓、焊接、機械加工、裝配等工藝過程,機械制造工藝過程一般是指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和機器的裝配工藝過程的總和,其他過程則稱為輔助過程,例如運輸、保管、動力供應(yīng)、設(shè)備維修等。工藝過程又是由一個或若干個順序排列的工序組成的,一個工序由有若干個工步組成。
由毛坯變成成品的過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屬層的總厚度稱為該表面的加工總余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稱為工序間加工余量。對于外圓和孔等旋轉(zhuǎn)表面而言,加工余量是從直徑上考慮的,故稱為對稱余量(即雙邊余量),即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是直徑上的加工余量之半。它是一種材料累加加工制造方法,即通過材料的有序累加而完成三維成形的。平面的加工余量則是單邊余量,它等于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來的加工誤差和表面缺陷,如鑄件表面冷硬層、氣孔、夾砂層,鍛件表面的氧化皮、脫碳層、表面裂紋,切削加工后的內(nèi)應(yīng)力層和表面粗糙度等。從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余量的大小對加工質(zhì)量和生產(chǎn)效率均有較大影響。加工余量過大,不僅增加了機械加工的勞動量,降低了生產(chǎn)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電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若加工余量過小,則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種缺陷和誤差,又不能補償本工序加工時的裝夾誤差,造成廢品。其選取原則是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使余量盡可能小。一般說來,越是精加工,工序余量越小。
常見的一般機械加工方法有:
1.車削加工:
其特點是:工件旋轉(zhuǎn),刀具作直線運動完成加工,適用于一切回
轉(zhuǎn)體表面的加工。
2.刨(插)削加工:
其特點是:工件固定,刀具做往返直線運動(龍門刨相反)完成
加工,適用于:加工平面和各種形狀的溝槽。
3.銑削加工:
其特點是:銑刀旋轉(zhuǎn),工件做直線運動(有旋轉(zhuǎn))完成加工。適
用于加工:平面,溝槽;齒輪等且加工精度較高。
金屬機械加工的五種基本方法
1 鉆削
機床型號繁多,大小不一。現(xiàn)代機床的種類幾乎是無限的。有的機床小得可以安裝在工作臺上,有的機床大得要建造專門的廠房才能容納得下。有的機床相當(dāng)簡單,而有的機床的構(gòu)造和操作非常復(fù)雜。
不管機床是大是小,是簡單還是復(fù)雜,都可分為五大類,這五大類也就是使金屬成型的五種基本方法。
鉆削是在實心金屬上鉆孔的加工。使用一種稱為麻花鉆的旋轉(zhuǎn)鉆頭。用于鉆孔的機床稱為鉆床。鉆床也有多種型號與規(guī)格。除鉆孔外,鉆床還可進行其他加工。鉆孔時,工件定位夾緊、固定不動;鉆頭一面旋轉(zhuǎn),一面鉆入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