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該原則概括了“定時、定溫起火”、“定時、定溫落火”的工藝理念,是對《煙臺試點》和《永川試點》的完善和發(fā)展,“前緩、中挺、后緩落”的理念主要適用于入池淀粉濃度較高的發(fā)酵酒醅,如汾酒的清蒸二次清的“大米查”,續(xù)米查發(fā)酵的“糧米查”。以汾酒大米查純糧發(fā)酵為例,主要控制手段只有一個入缸溫度,設每年9月開產、6月停產為熱季,12月至1月為冬季,其余月份為平季,以入缸后發(fā)酵對時(24 h)來表達,熱季利用半夜或凌晨,控制入缸溫度在14 ℃以下,能低則低,控制在5~6對時,頂火溫度達到32~33 ℃適合,挺火1~2對時,入缸后7~8對時開始緩慢落火,入缸后12~14對時落火至24 ℃以下;在日復一日的使用過程中,古人不難由之積累起關于液體蒸發(fā)冷凝的知識,從中受到啟發(fā),對之加以改造,在壁上開槽引流,即成為天長蒸餾器的類型。平季在酒醅入缸后7對時,使頂火溫度達到30~32 ℃剛好,9對時開始緩慢落火,至入缸后15~16對時使落火溫度達到24 ℃以下,冬季控制在入缸后9對時使頂火溫度達到26~28 ℃,中挺時間挺足2對時,入缸后15~16對時使落火溫度達到24 ℃以下,至出缸時酒醅溫度應不低于21 ℃。“糧米查”發(fā)酵,可利用底醅來調整入池淀粉濃度,再控制入池溫度的高低,就更容易做到“前緩、中挺、后緩落”,可與合理配料相結合,靈活掌握不同季節(jié)所應掌握的入池溫度,其升溫原則為:正確的入池溫度應為入池后1對時酒醅不升溫,也不降溫,升1 ℃,入池后7對時達到頂火溫度32 ℃;8~9對時開始緩慢落火,入池后15~16對時將落火溫度降至24 ℃以下。
原理特性
1、該機采用專用灌裝閥,大功率真空泵,包裝灌裝后液位一致。
2、灌裝時密封瓶口,液體沿瓶壁下流,有效控制了灌裝時液體沖擊引起的泡沫,防止液體外溢。
3、該機變頻調速,灌裝速度快,設有過載保護裝置,卡瓶停機,開機軟啟動,采用彈性托瓶裝置,減少瓶子的破損。
4、灌裝量調整靠加減灌裝閥上的墊片調整,方便快捷。
5、該機灌裝范圍大,灌裝量可在100-1500毫升調整。
6、適用瓶子高度范圍廣,可在100-380毫米之間調整。
7、主要密封件由進口硅膠制造,主要零件由符合食品衛(wèi)生304不銹鋼制造。
8、灌裝閥容易拆卸,清洗方便。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并不恰當。黃酒的顏色并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并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tài)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xiàn)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筆者經驗:發(fā)酵酒首先蒸餾可以得到45-55度左右的酒,第二次蒸餾可以得到70-80度的酒,第三次蒸餾可以得到90度以上的酒。黃酒的實質應是谷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谷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F(xiàn)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