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美人靠
苗族人對美人靠的青睞更甚于侗族人,在千里苗疆,美人靠幾乎是苗族人家的標配。苗族傳統(tǒng)的吊腳樓通常是三層結構,底層養(yǎng)豬養(yǎng)牛,二層住人,三層堆放雜物,而美人靠一般設在二樓堂屋或堂屋的外廊,采光好、日照足的那一面。
苗族也有建造廊橋的習慣,侗族人管廊橋叫花橋,而苗族是叫風雨橋。這是貴州黔東南西江千戶苗寨的風雨橋和橋上的美人靠。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古時吳王靠,每人可靠。如今的園林,早就為廣大民眾服務了,那“吳王靠”或“美人靠”,在江南一帶的臨河建筑中已廣為運用,大家都可坐可靠了。
甚至在蘇州古城的公交車亭里,都設置了這種“靠”,“美人靠”已經(jīng)成了“每人靠”了。
只是每個悠閑地靠在上面的男客們,都十分樂意“吳王靠”的稱謂,而女客們卻都非常喜歡“美人靠”這名字,都恨不能自詡“吳王”、“美人”呢。
盼望歸盼望,日子還是要想法子過下去的。有個與男人結婚才三個月的女人,男人就去很遠的地方做買賣了,等了一年沒有回來,又等了幾年不見人影,她只好在家靠刺繡維持生計,每到年底,她便把生活之需積攢的余錢,用來買回珠子,因不識字,只好用珠子來記數(shù)別后的年月。后來,男人總算回來了,只見珠子不見人,不想曾為自己日思夜想的她已亡故三年。睹物思情,他把這些珠子串起來,以示眾人,以示他的女人潔身自好清苦過活沒有丟他的人。后來,人們把這珠子叫“記歲珠”??蓱z的她,只嘗過一個季節(jié)的愛情甜蜜,換來的卻是無盡的枯寂與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