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落枕的針灸及拔罐療法
落枕是指急性單純性頸項強痛,活動受限的一種病證,系頸部傷筋。輕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數(shù)周不愈;如果頻繁發(fā)作,常常是椎病的反映。西醫(yī)學認為本病是各種原因?qū)е骂i部肌肉痙攣所致。
【落枕的辨證】
主癥頸項強痛,活動受限,頭向患側(cè)傾斜,項背牽拉痛,甚則向同側(cè)肩部,頸項部壓痛明顯。
【落枕的療法】
基本療法
治法:舒筋通絡。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陽、足少陽經(jīng)穴為主。
主穴:外勞宮、阿是穴、肩井、后溪、懸鐘
配穴:加風池、合谷;氣血瘀滯者,加內(nèi)關(guān)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髎、外關(guān);背痛者,加天宗。
操作:毫針瀉法。先刺遠端穴落枕穴、后溪、懸鐘,持續(xù)捻轉(zhuǎn),囑患者慢慢活動頸項,一般疼痛可立即緩解。再針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或點刺出血。
不同的印記都代表著什么呢?
較常見的罐印,即點片狀的紫紅色瘀點瘀塊,可能還伴隨著微微熱痛的感覺,這些屬于正常反應,1~2天后就會自行消失。
不同的罐印往往代表不同的情況,概括地說,顏色鮮紅多見于陽證、實證、熱證;顏色暗紅多見于陰證、血瘀、寒證。罐斑潮紅或淡紫色,并顯水泡、水珠或水汽狀,提示濕盛或寒濕;若水汽色黃為濕熱;水泡紅色或黑色,提示久病濕盛血瘀;罐斑色深紫,提示體內(nèi)有瘀血;罐斑無皮色變化,觸之不濕,多為虛寒證;罐斑微癢或出現(xiàn)皮紋,多系風邪為患;罐斑無改變,提示病情尚輕,或已接近痊愈。但是,上面所說的這些反應,還是要結(jié)合臨床的具體情況來綜合分析才可以的。
相信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對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給我們留言~中立康醫(yī)培訓會盡力和大家分享更多的知識的。
定義及作用
的定義:
法, 古稱角法,又稱吸筒療法,是因為古人以獸角做罐理療,故而得名。
療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排除罐內(nèi)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于腧(shu)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已達到防治疾病為目的的方法。
的作用
1、去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
2、化淤、止疼
3、疏經(jīng)通絡、扶正祛邪
4、拔毒祛濁、培元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