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外部資源:與家人之間的鏈接,通訊方式,情感表達,感情支持;政府的社會支持與救援。典型話語:“隔離區(qū),隔開的是病毒,隔不斷的是親情!”積極取向、未來發(fā)展取向,積極賦義,播種希望,展望未來,活在當下,具體行動?!叭淌яR焉知非?!钡睦?。隔離觀察期間:難得的一段休整,終于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了;運籌帷幄,養(yǎng)精蓄銳;活在當下;當核對自殺等風險的答案為肯定時,咨詢師需要進一步評估風險的水平以及風險的程度。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作生活的意義;娛樂,學習,情感交流,等。
是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流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過分依賴。從人際交往方面可以看到,明顯不愿意和別人交往,有點逃避別人,顯得孤僻、孤單,無緣無故地生氣、跟人作對,酒精和的食用量增加,所謂借酒消愁。還可能會用一些,過度依賴這些,行為紊亂或者古怪。了解求助者所處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他和誰生活在一起,跟他生活在一起的人對待他的態(tài)度,從中尋找可利用的資源。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通過一些行為表現(xiàn)出來。比如睡眠是人身心健康的關口。如果睡眠出現(xiàn)問題,早起或者入睡困難,或者睡眠表淺,睡著的時候夢很多,雖然睡著了可是身心并沒有得到放松。如果一個人處在心理危機狀態(tài),只要能踏踏實實地睡覺,問題就不會太大。是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流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過分依賴。如果他一個禮拜以上翻來復去睡不著覺,白天沒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別注意了。
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目的:促進交流,鼓勵當事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勵其自信心和正確的自我評價,提供適當建議,促使問題解決。急性疾病時的心理反應:嚴重者感到大禍臨頭,伴發(fā)植物神經(jīng)癥狀,如眩暈、心悸、多汗、震顫、惡心和大小便頻繁等。每個人對嚴重事件都會有所反應,但不同的人對同一性質(zhì)事件的反應強度及持續(xù)事件不同。心理危機的正常應對可分為三個階段。所以,當咨詢師核對一個求助者時,確定自殺風險后,就要開始在自殺意念、自殺決定、自殺計劃、自殺嘗試、自殺中止,這一系列從意念到行為的等級上去核對,當然出現(xiàn)的越多,這個人的自殺風險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