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機械通風過程中,如果對空氣濕度把握不好,在霧天通風或者由于夜間對天氣轉換不敏感,發(fā)生雨天通風等不利情況,也會導致糧堆水分的上升。No.3篩查好蟲害,避免蟲害發(fā)生由于冬季氣溫低,儲糧害蟲不適宜生長繁殖,降低了對儲糧的安全威脅,但在兩種情況下,蟲害仍有局部爆發(fā)的風險。其一,由于通風設備不足,或者庫區(qū)工作安排不當,糧食入冬后雖然進行自然降溫,但沒有進行機械通風降溫,中下部糧溫仍然較高,導致儲糧溫濕度適合害蟲的發(fā)育繁殖,在冬天仍有可能發(fā)生第2代儲糧害蟲,引起害蟲大規(guī)模發(fā)生。
在倉外氣溫下降的秋冬季節(jié)要適時拆除壓蓋,及時排除濕熱,避免結露。冬季通風降溫結束后,倉內糧食的溫度、水分均達到一種動態(tài)平衡,在氣溫回升之前,必須及時做好隔熱密閉保冷工作。這里我們共同回顧一下,日常糧堆的隔熱防潮處理。1一般處理方法糧堆進行隔熱防潮處理主要可通過塑料薄膜密閉和糧面隔熱材料壓蓋來實現(xiàn)。在工作時,必須充分考慮日后機械通風、環(huán)流熏蒸和谷物冷卻機處理儲糧的需要,預先埋設膜下環(huán)流管道,設置可以自由開啟和密閉的通風口,實現(xiàn)全過程的膜下通風降溫和膜下環(huán)流熏蒸。
蟲害防治管理小麥成熟、收獲、入庫時正值高溫高濕氣候,適合害蟲繁育。從田間到倉庫儲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染害蟲,一旦染害蟲就會迅速繁殖蔓延,破壞小麥的完整性,降低品質,溫度上升,水分升高,糧堆發(fā)熱霉變,小麥損失嚴重。因此,入庫后要做好害蟲防治工作,確保小麥安全儲藏。入庫新小麥蟲害的防治,一般采取全倉密閉、磷鋁熏蒸。
通風時間:在不同季節(jié)選用不同方式進行控溫:①秋冬通風,降低基礎糧溫。主要采取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相結合等措施。②春季隔熱,延緩糧溫上升。③夏季排熱,適時補充冷源。No.4密閉保溫管理在冬末春初氣溫回升前,對門窗和糧面使用隔熱材料進行密閉和壓蓋,防止小麥吸濕和延緩糧溫上升。壓蓋時應由遠離倉門到向倉門口逐步壓蓋。壓蓋應平整嚴密,壓蓋物、糧面、墻壁之間應無空隙,切實做到壓蓋糧面“平、緊、密、實、厚”。壓蓋密閉前確保需密閉的小麥基本無蟲害、水分含量符合當?shù)匕踩忠?guī)定。
倉門宜少、宜避陽倉門的朝向與數(shù)量既要考慮糧食進出的快捷方便,又要考慮安全儲糧,還要兼顧庫內道路規(guī)劃和鐵路專用線的裝卸方便。減少倉門數(shù)量既可以減少建設投資,又可提高倉房的氣密性。因此,在生產中,建議小跨度儲備倉的倉門設計在一側,且避開陽光直射位置;大跨度倉房兩側設門,并按非對稱型布置,其中主倉門設計大一些,有利于機械進出,其它倉門做的小一些,有利于倉門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