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設計要點
電纜表面距地面不應小于0.7m,穿越農(nóng)田時不應小于lm。在引入建筑物、與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繞過建筑物時可淺埋,但應采取保護措施。電纜應埋在凍土層下,當條件受限制時,應采取防止電纜受到損壞的措施。
施工要點
電纜敷設前,在線盤處、轉(zhuǎn)角處搭建放線架,將電纜盤、牽引機和滾輪等布置在適當?shù)奈恢?,電纜盤應有剎車裝置。
電纜應有牽引頭,機具敷設時,應在牽引頭或鋼絲網(wǎng)套與牽引鋼絲繩之間安裝防捻器。牽引強度符合驗收規(guī)范中的要求,在電纜牽引頭、電纜盤、牽引機、過路管口、轉(zhuǎn)彎處及可能造成電纜損傷處應采取保護措施,有專人監(jiān)護并保持通信暢通。
電纜敷設后覆土前通知測繪人員對已敷電纜進行測繪
電纜與其它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蕞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或規(guī)程規(guī)定。嚴禁將電纜平行敷設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電纜搭接必須在直線部位,應盡量避開積水潮濕地段。
電纜敷設完畢后,必須檢查電纜端部并做密封處理,防止進潮。
電纜登塔/引上敷設工程
4.1 電纜登塔/引上敷設
工藝標準
電纜登桿(塔)應設置電纜終端支架(或平臺)、避雷器、接地箱及接地引下線。終端支架的定位尺寸應滿足各相導體對接地部分和相間距離、帶電檢修的安全距離。
電纜敷設時蕞小彎曲半徑應符合規(guī)定。
單芯電纜應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夾具。登塔電纜夾具一般不大于1.5m。
電纜于隧道內(nèi)引上終端塔時,用引上支架固定。
電纜出地面后,地面埋管應進行防水封堵。
需要登塔/引上敷設的電纜,在敷設時,要根據(jù)桿塔/引上的高度留有足夠的余線,余線不能打圈。
單芯電纜的夾具一般采用兩半組合結(jié)構(gòu), 并采用非導磁材料。
電纜在終端塔引上敷設固定時,固定金具與終端塔的連接位置應設置元寶鐵連接裝置,保證電纜引上彎曲度。
電纜敷設完畢后應及時按照設計要求將電纜在終端塔上用固定金具連續(xù)固定好。
監(jiān)理要點
電纜敷設前,對進場電纜型號、外觀、盤數(shù)量進行檢查,電纜型號應符合本工程設計要求,電纜外觀應無損傷,電纜數(shù)量應正確。
電纜敷設前,巡視檢查敷設使用機具應合格,無損壞。
電纜敷設前,巡視檢查施工人員個人防護用品應完好不損,并能正確使用。
3.2支架安裝
(1) 電纜支架的層間垂直距離,應保證電纜能方便地敷設和固定。
(2) 在同層支架敷設多根電纜時,應充分考慮更換或增設任意電纜的可能。
(3) 采用型鋼制作的支架應刺,并采取防腐處理,并與接地線良好連接。
(4) 支架若采用復合材料,應滿足強度、安裝及電纜敷設等的相關要求。
(5) 電纜支架應排列整齊,橫平豎直。
(1)根據(jù)電纜的載流量和排列方式說明電纜支架材質(zhì)。原則上電纜支架應采用Q235鋼材,且要求做熱鍍鋅防腐處理,必要時采用不銹鋼支架。
(2)支架立鐵的固定可以采用螺栓固定或焊接。
(3)支架橫鐵間距應根據(jù)電纜截面和運行維護要求確定,并在圖紙中標注間距。
(1)支架安裝前應劃線定位,保證排列整齊,橫平豎直。
(2)構(gòu)件之間的焊縫應滿焊,并且焊縫高度應滿足設計要求。
(3)相關構(gòu)件在焊接和安裝后,應進行相應的防腐處理。
(4)支架、吊架必須用接地扁鐵環(huán)通。接地扁鐵的規(guī)格應符合設計要求。
(5)支架安裝完畢后,安裝塑料保護套,防止磕碰傷人。
(1)支架應垂直于底板安裝,支架與側(cè)墻垂直安裝必須牢固。支架大邊密貼墻面不能出現(xiàn)扭曲變形。變形縫兩側(cè)30cm范圍內(nèi)不能安裝支架。
(2)支架安裝應畫定位線,保證排列整齊、橫平豎直
(3)支架加工焊接應符合設計圖紙及規(guī)范要求。
(4)支架安裝必須進行防腐處理。
(5)支架接地扁鐵應安裝到位,扁鐵必須與支架橫撐三面圍焊,焊縫應飽滿,扁鐵搭接長尺不得少于扁鐵寬度的2倍。
優(yōu)點: -完善的質(zhì)量保證體系,確保每個產(chǎn)品出廠之質(zhì)量
-根據(jù)電纜尺寸度身定作應力錐保證長期運行可靠性
-根據(jù)電纜尺寸度身定作硅橡膠密封圈保證可靠的油封
-可提供螺栓式出線桿以方便高空施工
-快速填充絕緣油, 節(jié)省施工時間
-完備的專用工具選擇, 保證安裝效率 -比瓷套式重量輕
-運輸中不易被損壞
-抗震性和防爆性好
-在多發(fā)地區(qū)使用安全
-抗閃烙性好
-抗紫外線性好
技術規(guī)范:
系統(tǒng)(Um) (kV): 123 145 170
爬電比距(mm/kV): 20 – 40
閃烙距離 (mm): 1200 1330 1630
大約重量(kg) approx.(包括絕緣油): 78 88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