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石雕發(fā)展史:
商代的石雕
繼二里頭文化之后,是二里岡文化,代表商代中期的遺存。這時的石器生產仍占重要地位,當時盛行各種陶塑制品,卻罕見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直到殷墟文化時期,進入中國青銅時代的鼎盛階段,石雕藝術又重新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唐代的石雕
唐代的雕塑是中國雕塑史的高峰 , 仍分為陵墓石雕和石雕兩大類。唐代雕塑 , 仍以石窟造像為主 ,此外還保存下來少數平原佛寺彩塑和小型佛像。唐代的陵墓雕塑仍分為陵前雕像和墓內小陶涌兩類
明清的建筑石雕
明清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由亂、復蘇、繁榮又走向崩潰的后一輪循環(huán)的周期,當時的建筑藝術,還是沿著古典藝術析傳統向前發(fā)展,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史的后一座高峰。
石雕產業(yè)帶動石材工業(yè)快速發(fā)展
我國石雕、石刻業(yè)發(fā)展快的地區(qū)主要集中在福建、河北、北京、山東、廣東、浙江,其次有四川、江蘇、江西、山西、黑龍江、陜西、云南等省、市。隨著中國石材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作為石材深加工的石雕刻與石制工藝品工業(yè),是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得到了蓬勃發(fā)展。特別是近幾年來發(fā)展尤為迅速,呈現連年增長的趨勢,其出口增長率高于其它石材產品。這些年,我國石刻品出口創(chuàng)匯額,基本上是占全國石材產品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還有上升趨勢,已成為石材產品出口的一個重要方面,石刻制品已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河北、北京以大理石雕刻為主,尤以北京房山和河北曲陽產的漢白玉及四川產的蜀白玉等為主要原料,雕刻手法多樣,技藝精深。河北石刻集中在曲陽,被譽為“石雕之鄉(xiāng)”,大理石雕刻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歷代石刻名家、名作不少,現有大小石雕刻廠家1000多個,還有一所雕刻學校。曲陽石雕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作品譽滿中外。北京石雕為歷代皇家宮庭和御園建造做出過巨大貢獻,至今保存著許多傳世杰作,如故宮中的石雕蟠龍等?,F今,北京房山縣石刻發(fā)展很快,所產漢白玉石獅,石佛像和園林藝術石刻深受國內外用戶歡迎。
惠安雕藝來源于“青山王”張悃(五代閩將),其部下把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包括石雕技藝帶到惠安,并不斷發(fā)展壯大。史料記載,張悃部下先是在青山一帶傳授石雕技藝,后來向崇武惠安全境不斷擴大傳授的范圍。
惠安石雕早期主要服務于寺廟,具有濃厚的色彩。主要體現在宮觀寺廟的建筑設計、雕刻安裝,寺內外塔、亭、柱、欄等的建造雕刻,以及對神佛造像出神入化的雕刻上。經過不斷的發(fā)展,如今在環(huán)境園林、建筑構件、實用器皿等領域都能看到惠安石雕的身影。
目前,惠安全縣有石雕企業(yè)843家,從業(yè)人數達到10.8萬人,也有不少藝人和石雕非遺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