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工作面與臨時支護、與永支護間的小和大空頂距離
巷道工作面臨時支護、與永支護間的小和大空頂距離
工作面頂板穩(wěn)定時,一循環(huán)每刀截深400mm,四刀為一個循環(huán),循環(huán)進度為1600mm,大空頂距2000mm,小空頂距400mm。第二循環(huán)每刀截深400mm,兩刀為一個循環(huán),循環(huán)進度為800mm,大空頂距1200mm,小空頂距400mm。頂錨桿緊跟工作面迎頭,幫部底角錨桿距工作面迎頭不超過3排,錨索距工作面迎頭距離不大于3200mm。
工作面頂板不穩(wěn)定、幫部片幫嚴重時,每刀截深400mm,兩刀為一個循環(huán),循環(huán)進度為800mm,大空頂距1200mm,小空頂距400mm。同時頂幫錨桿、錨索必須緊跟工作面迎頭。 次數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限制
錨桿的支護基本理論
隨著錨桿支護工程實踐的不斷豐富,錨桿支護的作用機理研究也在不斷得到發(fā)展和完善。傳統(tǒng)的錨桿支護理論有懸吊作用、組合梁作用、減跨作用、組合拱(壓縮拱)理論等。這幾種觀點都是以圍巖狀態(tài)和利用錨桿桿體受拉(力)為前提來解釋錨桿支護作用機理的,因此,圍巖狀態(tài)及錨桿受拉力這兩個前提的客觀性是判定上述理論正確性的標準。同時也涌現出許多新的錨桿支護作用理論,如錨固力中性點理論、大水平應力理論、松動圈支護理論、錨固體強度強化理論、錨注理論等等。
次數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限制
如果把拱頂不穩(wěn)定的巖層看成是支撐在邊墻的疊合梁(板),由于可視懸吊在穩(wěn)定圍巖上的錨桿為支點,安設了錨桿就相當于增加了支點而減少了支護的跨度,從而降低支護的彎曲應力和撓度,維持了支護與巖石的穩(wěn)定性,使巖石不易變形和破壞。這就是錨桿的“減跨”作用,它實際上來源于錨桿的懸吊作用。但是,它也未能提供用于錨桿支護參數設計的方法和參數。 次數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限制
錨噴支護
錨噴支護是在巷道掘進后,先向圍巖鉆孔,然后在孔內插入錨桿,對圍巖進行人工加固,并利用圍巖本身的支撐能力達到維護巷道的目的。為防止圍巖風化或破碎,可以在錨固以后再噴射混凝土,這樣可以提高支護效果。錨噴支護目前已經廣泛使用。
早期的金屬錨桿桿體大多采用普通Q235圓鋼制成,桿體直徑一般為14~18mm,拉斷載荷為50~100kN.錨桿采用端部錨固,強度和剛度均低,只能用于簡單地質條件.
后來,采用普通建筑螺紋鋼制作桿體,桿體直徑一般為16~20mm,拉斷載荷為100~150kN,桿體承載能力明顯高于圓鋼桿體.但是,普通建筑螺紋鋼筋有兩條比較高的縱筋,影響桿體順利插入鉆孔及攪拌樹脂藥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