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洞易漏氣部位主要有門窗、自然通風口、抽流風機口、進(出)風口、進(卸)糧口等。低溫糧堆采取隔熱保冷措施后,能延緩糧溫回升的速度,使糧堆以較低的溫度過夏。門窗孔洞是影響糧倉氣密性的主要漏氣點,一般結構的倉門都不能達到密封性要求,大都在門窗上加“H”形密封膠條,主要靠鉸鏈等連接件壓縮密封膠條,使其堵塞或減少泄漏縫隙,達到氣密要求。但倉房都有多扇門窗,并且面積比較大,門窗安裝精度不夠;

盡管在設計中采取了密封措施,但是鋼筋混凝土熱脹冷縮會使拱板間的板縫裂開,形成漏氣部位。儲糧結露后,能使局部水分含量增加,終引起糧堆發(fā)熱、發(fā)芽、霉變、腐爛,失去利用價值。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因各種因素難于做到十分規(guī)范,而留下漏氣部位。另外,在我國諸多地區(qū)一年四季分明,溫差較大,容易出現(xiàn)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較大的縫隙。在墻體和屋面結合處的伸縮縫,由于結構材料的不同和溫差的影響,易出現(xiàn)縫隙,而形成較易漏氣的地方。

春夏季應注意整堆密封情況,并禁止開封,以免露水侵入。如河南某庫1997年冬季對筒倉內糧食進行通風降溫,待1998年春氣溫回升時,進行低溫密閉儲藏,度夏時除糧堆表面、周壁的糧溫稍高外,整個糧堆溫度不超過25℃,糧情穩(wěn)定,安全度夏,三年只進行了兩次熏蒸,大大節(jié)約了保管費用。當薄膜內溫度高,薄膜外溫度低,達到時,則在薄膜里面結露。其他情況下的糧堆結露。儲糧結露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很多,如通風不合理、冷空氣入倉而不能及時擴散平衡造成過大溫差等。在糧食水分含量較高的情況下,更易發(fā)生糧堆結露。另外,因倉房密封性差,門窗管理不當,使外界濕熱空氣進入,都可能在糧面、墻壁、柱子邊產(chǎn)生結露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