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法隆寺的百濟觀音像是飛鳥時代后期雕塑中秀的作品, 造像為彩色像,頭戴低冠立于五角形臺座上。其造像特點與止 利派風格的重耍區(qū)別在于,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不再是利用若干平 而塑造造像,而是注重造像的深度。立體金箔畫其金箔表層平整光滑、色澤持久,只要避免與水、酒精、酸、堿接觸,金箔的黃金色澤效果持久。這樣,觀音體側的天衣末 梢前后翻卷,手臂出現(xiàn)前后彎曲,腹部微凸,體態(tài)柔美,其身軀漸呈圓形,豐滿圓潤,同中國北齊北周時期佛像圓筒式的身 軀相似。
這種造像樣式,由直線、曲線,及多重視角交錯重疊,構成 了一種立體的美。與其風格相類的作品還有:輪寺的虛空藏 菩薩像和法隆寺的四天王像等。
夢殿觀音像
夢殿觀音像,傳說是圣德太子死后,照圣德太子的容貌刻制 的。因而,造像的頭部與法隆寺釋迦一尊像的主尊極其相似。觀 音頭戴金銅透雕高冠,立于兩重翻花之上,垂發(fā)和天衣向后方微 拂,頭和腹部向前微出?,F(xiàn)代科技將傳統(tǒng)金箔工藝發(fā)揚光大,開發(fā)了新的金箔品種,如采用高科技激光淺雕的手法在純度99%的金箔上雕刻、燙金而成的工藝精品,具有保值、收藏、紀念及鑒賞價值。其流線細膩優(yōu)雅,與止利派粗獷的風格已大不相同。它所代表的應該是介于止利派與百濟觀音之間的一種過渡風格。
另外,廣隆寺和中宮寺的半跏思維像,其風格接近于百濟觀音像,明顯受到北齊北周時期半跏思維像的影響,造像表現(xiàn)出 靜逸柔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