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傳統(tǒng)的扎木聶,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馬子,和琴弦等部分組成。在琴皮上方的琴面上,開有一個彎月形出音孔{扎木聶卡,意為扎木聶的嘴}。琴桿細長而中空,正面向下將桿身挖空槽,桿壁厚度以1.5厘米為宜,其上再粘以紅木指板,表面不設品位。置木制橋空馬,張六條羊腸弦或絲弦。
從古到今,扎木聶一直保持古撲的造型,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西藏等地的專業(yè)音樂工作者,在傳統(tǒng)扎木聶的基礎上,為了擴大音域,曾對扎木聶的設弦數(shù)量和定弦方法進行了多次改革試驗。其間出現(xiàn)過四弦四音,五弦四音,五弦五音和六弦六音等多種嘗試。
“札木聶”又叫六弦琴,藏族傳統(tǒng)的彈撥樂器
“札木聶”又叫六弦琴,藏族傳統(tǒng)的彈撥樂器。主要流傳于拉薩、山南、阿里、拉孜(巴諧)、薩迦 、昂仁、定日等地。藏語可譯意為“美妙悅耳的聲音”, 是民間歌舞堆諧、囊瑪和札木聶彈唱的主要伴奏樂器。亦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自娛自樂。扎木聶彈唱廣泛流傳于青藏高原,是青海藏族聚居區(qū)影響較大,流傳久遠的彈唱藝術。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扎木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藏族彈撥樂器。藏語"扎"是聲音,"聶"為悅耳好聽之意,"扎木聶"意為悅耳的琴聲。扎木聶?藝術特色
扎木聶琴聲音色極具藏族特色風情,自由豪邁,熱情奔放。它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遠古時期西藏是一片大海,有一天從海水里走出一個美麗的仙女,她一邊彈著扎木聶一邊唱歌,后來人們知道她是天神和大海的女兒,由于她的歌唱的十分動聽歌詞也極美且富于文學性,人們都非常喜歡她稱之為妙音天女。從那兒之后扎木聶這種樂器就開始在藏族人民中流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