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李子苗種植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呢?
首先種植李子苗的土壤一般只要土層疏松、深厚、肥沃就可生長。栽植的時候先在地塊上挖坑,長寬高在80公分以上。然后施放底肥,覆土30公分左右。然后將樹苗種進去,把土壤踩實,再澆水。以后做好施肥、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管理工作即可。
李子種植對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只要土層疏松、深厚、肥沃就可生長,若土壤貧瘠的話,可種植一些蠶豆之類的作物,以提高土壤肥力。先在地塊上挖坑,長寬高在80公分以上。然后施放底肥,底肥主要是使用發(fā)酵過的農家肥為主,厚度在20-30公分左右,然后覆土30公分左右。然后將樹苗種進去,把土壤踩實,再澆水。
李子以短果枝及花束狀短果枝結果為主,因此修剪上以輕剪長放、通風透光為原則。對于年結果樹應以為主,適當加大修剪量,為連年豐產打下基礎。而多年生樹基本是采用疏剪,回縮,拉枝等措施,以緩和樹勢,控制營養(yǎng)生長。修剪時期以夏季、秋季為主,重點疏除過密枝條,背上旺枝及競爭枝,并及時進行摘心,拿枝、扭梢,以加強通風透光,促進花芽分化。
采收修剪后及時進行追肥、澆水,一般在行間挖深、寬各40厘米施肥溝,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 150公斤多元素復合肥,后澆透水。
李子樹對肥料要求不高,一般生長前期每個月施加一次以氨基酸為主的多元素復合肥,待進入盛夏期時每個月再施加以磷酸二氫鉀為主的肥料,等到了果實采收后或者修剪后再追加一次腐熟肥或多元素復合肥即可。
增加葉面噴肥次數。因在保護地條件下,光照較弱,溫度高,濕度較大,造成葉片薄且脆。光合作用弱,營養(yǎng)積累少,應增加葉面噴肥次數,加大葉片功能,促進光合作用,前期以氨基酸多元素復合肥或若爾斯稀土肥土0.3%~0.4%尿素,每7~10天噴一遍,連噴3~4次。進入7月份后,以噴布磷酸二氫鉀為主,一般每10天一遍,連噴2~3次。
李子苗修剪技術
李子苗幼齡樹指從定植到大量結果之前的時期,一般為3-5年。修剪任務主要是盡快擴大樹冠,培養(yǎng)合理的樹體骨架,盡快形成大量的結果枝,為進入盛果期獲得豐產做好準備。
李幼樹生長量大,以輕剪緩放,開張主枝角度為主,多留大型輔養(yǎng)枝,盡快填補空間,緩和樹勢,提高早期產量。主枝角度的開張,宜采取撐、拉、別等方法,并結合利用外芽輕剪,使其開張生長,彎曲延伸。輔養(yǎng)枝以利用骨干枝兩側的平斜中庸枝為主,也可以通過拿枝下垂的方法,選擇利用部分骨干枝兩側的上斜枝。
作觀賞用的樹形以自然開心形或小冠疏層形較好。定植后留主干高30~40厘米,分主枝3~4個或培養(yǎng)干層;主枝間距5~15厘米,若盆栽觀賞李子苗則適當矮化縮小。每個主枝選留2~3個副主枝和適量輔養(yǎng)枝。觀賞李子苗的修剪以初冬和夏為主,主要疏剪徒長枝、細弱枝、干枯枝、病蟲枝和擾亂樹形的冠外枝。在生長旺季,要注意抹芽疏梢、摘心和拉枝,培養(yǎng)美觀獨特的樹冠。
李子苗科學栽培方法
李子苗不能種植在剛栽過李或無花果的地方。不然嚴重影響李子苗的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縮短脆紅李樹的壽命。選地勢高燥、向陽、背風、南坡,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氣,地下水位低,以前未種植李樹或種植后間隔5年以上,交通方便的沙壤土。
栽植密度:平地株行距3×3米,山地2.5×3米。栽植方式:平地可以采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豬蹄叉),山地主要采用等高栽培。
定植前要挖較大的種植穴或定植溝(穴深或溝深0.8米,上寬1米,下寬0.8米),挖時要注意表土和底土分開堆放。在種植前半個月完成復土工作。回填穴時,底層填入秸稈、雜草和綠肥等,撒石灰后,回填表土,在穴中部,分兩層均勻施入腐熟的禽畜糞(3-5公斤),餅肥(1-3公斤),土雜肥(30-40公斤),然后均勻撒上鈣鎂磷肥(2公斤),回填應高于原地面15-20厘米,形成一個饅頭形,然后在上面等待定植樹苗。
自然開心形:生產普遍采用。符合李樹生長特性,壽命較長;定植時60-70厘米定干,三大主枝在主干上錯落著生,結合牢固;結果枝分布均勻,光照好;主枝少,側枝多,骨干枝間距大,光照充足,枝組壽命長,結果面積大,豐產,早實,品質優(yōu)。
干高50~60cm,主枝3~4個(基角50~60℃),每主枝培養(yǎng)2-3個副主枝,在主枝和副主枝上多留小枝和枝組,以增大結果面積。
兩主枝開心(Y字)形 :寬窄行密植栽培適宜的樹形。
骨干枝少,通風透光,適于密植;無大型結果枝組,結構簡單,易。
干高20~30cm,在主干上選留兩個錯落著生,長勢相近的新梢作主枝,兩主枝分左右伸向行間,角度為45~55o。一般3-4個副主枝。副主側枝距主干35cm左右,第2副主枝距副主枝40cm左右,第3副主枝距第2副主枝50cm左右。樹高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