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佛山醒獅傳承會于2008年成立,本會成立至今龍獅表演范圍覆蓋全國各地,主要活動于珠三角港澳等地區(qū),更多次代表佛山市到國外進行交流。
漢代起源說舞獅
相傳漢章帝時,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xù)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新婚夫婦想早生男孩,還會請獅子進入臥房中,讓它在自己的睡床上翻滾一番。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漢章帝先后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后來金毛雄獅狂性發(fā)作,被宮人亂棒打,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后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風(fēng)靡流行。
佛山醒獅傳承會于2008年成立,本團特色演出項目包含有,群獅報喜,金鼓齊鳴賀升平,大頭佛,雙龍出海,步步高升,節(jié)節(jié)高,雄獅飛躍梅花樁,夜光龍獅演出,傳統(tǒng)飛鴻獅藝。
中國舞獅運動源自于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深受中華民族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青睞。舞動獅頭準備咬腳,六個三拍,咚咚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咚咚戚。許多年以來,中國舞獅運動不僅在國內(nèi)廣為流傳,而且早已風(fēng)靡世界各地。海外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有中國舞獅運動。同時,中國舞獅運動也著當?shù)氐耐鈬讶?,他們跟隨中國人學(xué)起了舞獅運動。中國舞獅運動的形式豐富多彩,凡是和中國獅子有關(guān)的活動大都納入在舞獅運動的范圍之內(nèi)。而且,由于受中國傳統(tǒng)意識和觀念的影響,人們還將傳說中的龍、麒麟等納入到中國龍獅運動的泛化概念之內(nèi),從而形成了多種形式的舞獅、舞麒麟和舞龍活動,進一步豐富了中國龍獅運動的內(nèi)涵。
南獅
南獅隊由8—10人組成,其中獅頭、獅尾2人、鼓樂4—6人、比賽項目:規(guī)定套路、自A選套路,比賽時間10—15分鐘,比賽器材:10—15米長的高樁。
南獅,民間習(xí)慣稱為醒獅、瑞獅、雄獅等,(南獅是由北獅演變而來,又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新的模式,活躍在我國南方地區(qū),以廣東省發(fā)展為活躍),南獅主要是在高樁上表演各種技巧動作,包括采青、飛樁、轉(zhuǎn)體等,動作細膩、扣人心弦。是由一頭獅子表演。